首頁 > 主治項目

主治項目 | 黃疸與膽紅素高

黃疸與膽紅素高

      黃疸,是血中膽紅素濃度過度的結果。病人的皮膚,或白眼球會變黃,尤其,白眼球更是臨床上最容易看出黃疸的部份。

      正常人血中膽紅素總量介於0.3 ~ 1.2毫克 / 100毫升。膽紅素總量升高到什麼程度才會出現黃疸,則因人而異;一般來說,血中膽紅素總量超過2 ~ 2.5毫克 / 100毫升時,有經驗的醫師即可看出有黃疸。而一般民眾發現自己有黃疸時,通常血中膽紅素總量已超過10毫克 / 100毫升。

      膽紅素代謝發生障礙時,使血中膽紅素增加、過濃,則形成黃疸。

(一)膽紅素的產生與代謝途徑:

      膽紅素的產生,絕大部份(80 ~ 85 %)都是從衰老紅血球上的血紅素分解產生。膽紅素進入血漿後,與白蛋白相結合,而被送至肝臟,此時,稱為“未接合型膽紅素”。肝臟在膽紅素的新陳代謝中,佔著一個重要地位,主要有三階段:攝取、接合、及排出。

      膽紅素被肝細胞攝取之後,經由肝細胞微小體中所含的醣甘酸接合酶的作用,而變成 “接合型膽紅素”,然後,排出肝細胞進入微小膽管中,匯集到較大的膽管,最後,排入總膽管,再流入十二指腸,代謝出去。

(二)黃疸的分類與病因:

      黃疸,大致可分為兩大類,1. 接合型膽紅素過高,2. 未接合型膽紅素過高,有些疾病會同時造成兩種障礙,如:肝炎或肝硬化患者,他們的肝臟處理膽紅素的三個階段都有障礙。

黃疸的致病原因,依不同年齡,可分為四個階段來探討:

1. 新生兒時期的黃疸:

      新生兒剛出生時,因肝臟內醣甘酸接合酶活性較低,通常會在第2 ~ 5 天出現“生理性黃疸”,但血中膽紅素一般不會超過5毫克 / 100毫升以上,主要為未接合型,而在出生後兩星期,醣甘酸接合酶的活性會增強,血中膽紅素就會恢復正常,黃疸也會消失。

2. 嬰兒及孩童期的黃疸:

      這個時期,則以病毒性肝炎,及先天性肝臟功能低下,所造成的黃疸,為最常見。

3. 成人時期的黃疸:

      這個時期,以肝炎導致黃疸為主要成因,尤其是慢性B型及C型肝炎;部份患者會轉變成肝硬化或產生肝癌,嚴重時會影響肝臟功能也會造成黃疸。另外,因為膽道結石,膽道腫瘤,及胰臟腫瘤等造成肝外膽道阻塞而引起黃疸,也是常見的病因。

4. 老人時期的黃疸:

      老年人常有一些全身性的疾病,而需要長期服藥,很多藥物是在肝臟代謝的,有時藥物本身或其他代謝產物會造成肝臟損傷,而產生黃疸。

中醫治療黃疸與膽紅素高,是依“辨症論治”之法,視其病狀,酌情採用疏肝解鬱、清熱解毒、強肝利膽、活血化瘀,及活化肝膽細胞的方劑 加以治療,藥方依個人體質,就有百餘種,例如:茵陳蒿、山梔子、大黃、澤瀉、猪苓、茯苓、白朮、柴胡、烏梅、細辛、乾薑、黃芩、黃蓮、附子、當歸、黃柏、人參、蜀椒、三稜、莪朮、青皮、藿香、香附、桔梗、益智、五味子、川練子、薑黃、升麻、薄荷、龍膽草、金銀花、金錢草、蒲公英、肉桂、熊膽、艾葉、厚朴等。筆者要特別叮嚀患者,一定要遵照醫師的指示服藥,絕不可自行亂抓藥服用。

病情解析

      有位男性患者,住高雄,民國108年,當時47歲,平時,心窩處常常感覺脹痛,食慾不振、口乾舌燥、頭暈目眩、容易疲勞,有一天,與友人喝酒,隔天,發現下肢水腫,臉部浮腫,還發覺自己的白眼球黃黃的,他心裏恐懼,就去醫院檢查,發現有膽道阻塞與黃疸症,而且膽紅素過高,醫師開西藥給他治療,並且住院7天進一步檢查,又發現膽囊結石,醫院要幫他切除膽囊,他心裏害怕,想先嚐試中醫治療。後來,經友人介紹向筆者求診,經我把脈斷定,需要1 ~ 3個月的療程,我特別為他調製一個月的強肝利膽、活血化瘀、散結化石、疏肝解鬱、活化肝膽細胞,及增強免疫力的方劑 給他服用,一個月後,心窩處不脹痛了,食慾正常,臉部及下肢水腫消失,眼白沒有發黃了;他又回診,我重新調製一個月的治療方劑給他服用,又一個月後,他再去醫院檢查,發現膽囊結石消失了,膽管通暢,沒有黃疸症,血液中的膽紅素指數正常,精神體力變佳;他很高興回診,我再調製一個月的保養治療方劑 給他服用。後來,經一年的追踪,他的肝膽功能都正常,膽囊沒有再結石,膽道順暢。目前,這位患者的身體情況良好。(關於肝病知識)

警語:
1.
中醫處方治療此症,在醫學文獻上,目前,尚無副作用的記載,若有特殊體質,就醫時,請事先告知醫師。
 
2.
請遵照醫師指示服藥,嚴禁將醫師開立的處方,交由他人服用,以免發生意外。
 
3.
同時服用中藥與西藥時,需間隔30分 ~ 1小時。
 
4.
請注意均衡飲食及適度運動。
 
PAGE TOP
回頂端